當孩子在考試中取得進步時,精細而具體的鼓勵比泛泛的 “你真聰明” 更具教育價值。不妨這樣與孩子溝通:“這次數(shù)學成績提升很明顯,媽媽注意到你每天堅持做口算練習,錯題本上的每一處紅筆批注都工整又詳細?!?將贊美精細錨定在孩子付出的具體行動上,能讓他們清晰認知到:成功并非源于天賦,而是努力耕耘的結果。緊接著,可以用提問引導孩子深度思考:“你覺得這次取得進步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這種互動式的溝通,既能鞏固孩子的積極行為,又能逐步培養(yǎng)其自我反思與總結的能力。不拿孩子和他人比,接納現(xiàn)狀,重視其感受。黃岡家庭教育指導
當孩子因為弟弟搶了他的繪本而對著父母大吼 “你就知道護著他” 時,別急著說 “你是哥哥要讓著弟弟”。先把兩個孩子分開,對哥哥說 “弟弟搶你的書,你覺得媽媽沒幫你,所以很生氣”,準確說出他的想法。等他的哭聲變小后,繼續(xù)說 “你可以說‘媽媽,弟弟搶我的書,我不開心’,這樣媽媽就知道該怎么做了”。然后帶著他一起跟弟弟溝通 “這本書是哥哥先拿到的,你可以問‘哥哥,看完能借我嗎?’” 這種 “理解 + 教表達 + 示范解決” 的過程,能讓孩子明白,吼叫不能解決爭搶問題,清晰表達才能獲得幫助,同時也能培養(yǎng)他解決矛盾的能力。線下家庭教育平臺邀孩子參與定家規(guī),明規(guī)則為保護,易遵守。
發(fā)現(xiàn)孩子偷偷在日歷上圈住休息日,對著周一畫叉時,別立刻指責 “不想上學就知道玩”。可以指著那個叉說 “看來周一讓你不太開心”,用觀察到的事實開啟對話。孩子可能會說 “周一要考數(shù)學”,這時候回應 “考試前確實會緊張,媽媽上班前要做匯報也會緊張”,承認緊張是正常的。接著說 “我們可以一起想想怎么讓周一不那么可怕,比如周日晚上準備好第二天的東西,早早上床睡覺”,用具體的準備工作緩解焦慮,這種 “具體化焦慮” 的方式能讓抽象的恐懼變得可應對。
陳雨拿著畫滿涂鴉的作業(yè)本回家,低著頭不敢說話。母親翻開本子,指著其中一頁說:“你畫的小貓很生動,線條比上次流暢多了?!?陳雨驚訝地抬起頭,母親繼續(xù)說:“如果能把這種認真用在寫字上,肯定會更棒。” 從那以后,母親經常關注她的繪畫興趣,買了畫冊和彩筆,還順勢引導:“畫畫需要耐心,寫字也是一樣?!?在母親的鼓勵下,陳雨不僅畫畫進步大,作業(yè)也變得工整了。關注孩子的興趣點,順勢引導他們將優(yōu)點遷移到其他方面,能讓學習和成長變成自覺的事。重成績輕品德,忽視人格培養(yǎng),教育方向本末倒置。
當孩子皺著眉頭抱怨 "老師講課像念經" 時,別急著用 "是你沒認真聽" 堵回去。不妨先蹲下身子,平視孩子的眼睛說:"聽起來你覺得上課特別沒意思呀?" 用共情的語言接納他的情緒后,再溫和追問:"是所有老師都這樣,還是某一門課讓你有這種感覺?" 當孩子嘟囔著 "歷史老師總照著書念,一點都不生動",可以順勢提議:"要不我們在家玩歷史故事接龍?你當小老師,把課本內容編成有趣的故事講給我聽?" 將課堂的沉悶轉化為親子互動的創(chuàng)意游戲,通過孩子更易接受的方式,重新點燃對知識探索的熱情。這種 "轉化式溝通",能讓厭學情緒在充滿趣味的互動中悄然消融。避免翻舊賬,就事論事,維護孩子自尊。家庭教育主要5個方面
日常多聊瑣事,少說教,讓溝通成為習慣而非任務。黃岡家庭教育指導
孩子在游樂園因為要離開而大吼 “我還要玩” 時,父母別急著強行抱走。先蹲下來,指著手表說 “我們已經玩了兩個小時,再玩十分鐘就要走了,你可以選一個想玩的項目”,提前給出預告。等他玩完一個項目仍不愿意走時,說 “我知道你還沒玩夠,不想走很正常”,先接納他的情緒,再輕輕說 “但我們約定好了,現(xiàn)在該離開了。你可以跟這里說‘再見’,下次我們再來”。如果他繼續(xù)吼叫,就平靜地抱著他離開,等他哭夠了說 “剛才你大喊的時候,媽媽知道你舍不得,但吼叫也不能讓我們多玩一會兒。下次你可以說‘媽媽,我還想再玩一次’,我們可以商量”。這種 “提前約定 + 接納情緒 + 事后引導” 的方式,能幫助孩子學會遵守約定,同時明白吼叫無法改變結果。黃岡家庭教育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