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霍夫曼在用四氯化碳處理苯胺時,也得到一種染料,呈紅色,稱為堿性品紅。兩年后,他又用苯胺藍。在苯胺藍的基礎上,霍夫曼相繼制得了多種合成染料,如堿性藍、醛綠、碘綠等等。苯的環(huán)狀結構學說建立以后,為染料等有機化合物的進一步人工合成指明了方向。1868年,德國人格雷貝和里伯曼通過對茜素結構的研究,以爆焦油中的蒽為原料,人工合成了頭一種元素染料苯素。1878年,德國化學家又實現(xiàn)了將靛紅還原為靛藍。在同一時期,人們還合成了一結偶氮染料,1858年,格里斯發(fā)現(xiàn)重氮化合反應,6年后將重氮鹽偶合成功,為一系列偶氮染料的合成打下了基礎。于是,1884年波蒂格較為順利地合成了剛果紅染料。這樣,到19世紀后半葉,合成染料工業(yè)已發(fā)民成為有機合成工業(yè)的“王冠”。20世紀初,這一工業(yè)有了更大的發(fā)展。不同種類的染料產生不同的色彩,甚至同一種染料在不同材料上的效果也不同。湖北分散染料定制
主要技術:有下列四點:(1)利用率不夠高,一般為60%~70%,產生大量有色污水,其色度超過幾千倍,COD值一般在0.8萬~3萬ppm,濃廢水的COD值要超過5萬ppm。(2)為了抑制纖維表面的電荷,活性染料使用時需耗用相當量的電解質,既增加了勞動強度,又造成廢水中的氯離子濃度高達10多萬ppm,較大程度上地增加了治理活性染料染色廢水的難度。(3)某些色牢度不能滿足市場要求,如汗日光牢度、濕摩擦牢度以及偶氮型紅色染料與偶氮型藍色染料在淺色時的日曬牢度等。(4)能取代硫化硫化料和還原染料等的深色品種較少。江西耐高溫染料市場價格酸性染料含磺酸基等水溶性基因,在酸性介質中可染蛋白質纖維。
不溶性偶氮染料:這類染料在染色過程中,由重氮組分(色基)和偶合組分(色酚)直接在纖維上反應,生成不溶性色淀而染著,這種染料稱為不溶性偶氮染料。這類染料主要用于纖維素纖維的染色和印花。色基先重氮化,然后通過親和力上染到用色酚打底的纖維織物,然后偶合形成不溶性色淀而牢固存在織物上。分散染料分散染料是一類結構簡單,水溶性極低,在染浴中主要以微小顆粒的分散體存在的非離子染料。分散染料的化學結構以偶氮和蒽醌類為主,也有雜環(huán)類分散染料。
天然染料,一般來源于植物、動物和礦物質,以植物染料為主。植物染料是從植物的根、莖、葉及果實中提取出來。如:靛藍、茜草、紫草、紅花、桑、茶等。動物染料數(shù)目較少,主要取自貝殼類動物和胭脂蟲體內,如:蟲(紫)膠、胭脂蟲紅、蟲胭脂等。礦物染料是從礦物中提取的有色無機物質,如鉻黃、群青、錳棕等。近年來人們發(fā)現(xiàn)細菌、細菌、霉菌等微生物產生的色素也可作為天然染料的來源。天然染料定義:天然染料是指從植物、動物或礦產資源中獲得的、不經人工合成,很少或沒有經過化學加工的染料。 [1]堿性染料能與酸性物質結合,常用于紙張、皮革等材料的染色。
動物染料:從動物軀體中提取的能使纖維和其他材料著色的有機物質,如從胭脂蟲體內提取的紅色染料等。染料的染色方法:由于天然染料分子結構各不相同,染色方法也不相同,大概有以下4種染色方法。直接染色法:某些植物染料的天然色素對水的溶解度好,染液能直接吸附到纖維上,就可以采用直接染色法,如梔子、姜黃等。媒染法:某些植物染料天然色素對水的溶解度頗好,染液成分雖然能直接吸附到纖維上,但為提高染色牢度,要求采用媒染法進行染色。分子印跡技術使染料具備靶向染色能力,可精確著色棉纖維特定區(qū)域形成圖案。華中還原染料現(xiàn)貨直發(fā)
染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人類,早期常用植物和動物提取的色素。湖北分散染料定制
性質與用途:C-耐氯,棉用;I-士林還原染料的堅牢度;K-冷染(中國活性染料K表示熱染);L-耐光牢度或均染性好;M-混合物;N-新型或標準;P-適用于印花;X-高濃度(中國活性染料X表示冷染)。各國染料冠稱基本上相同,色稱和詞尾有些不同,也常因廠商不同而異。中國根據(jù)需要,擬采取統(tǒng)一的命名法則。染色牢度:染色牢度是指染色織物在使用過程中或在以后的加工過程中,染料或顏料在各種外界因素影響下,能保持原來顏色狀態(tài)的能力。湖北分散染料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