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博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25-08-07
主要區(qū)別:波長范圍(nm)
紅外波段的波長介于可見光(紅光約 760nm)和微波(約 1,000,000nm)之間,按波長細分:
近紅外(NIR):波長范圍約 760~2500nm(部分定義為 760~3000nm),靠近可見光的紅光區(qū)域。
中紅外(MIR,常簡稱 “紅外”):波長范圍約 2500~25,000nm,是紅外波段的**區(qū)域。
遠紅外(FIR):波長范圍約 25,000~1,000,000nm(部分定義為 25,000~100,000nm),靠近微波區(qū)域。
本回答由 杭州博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
其余 1 條回答
1. 近紅外(NIR,760~2500nm) 作用機制:能量較高,主要被物質中氫基(C-H、O-H、N-H 等)振動的倍頻及合頻吸收(分子振動的高階能量躍遷)。 能獲取的信息: 含氫基團的含量(如水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分子結構特征(如聚合物鏈結構、晶體結構差異)。 典型應用:食品成分分析(糖度、水分)、農業(yè)作物品質檢測(蛋白質含量)、醫(yī)藥有效成分定量等。 2. 中紅外(MIR,2500~25,000nm) 作用機制:能量適中,對應物質中分子的基頻振動(化學鍵伸縮、彎曲等),不同化學鍵(如 C=O、O-H)有特定吸收峰,如同 “分子指紋”。 能獲取的信息: 化學組成(通過特征峰識別官能團,確定分子結構)。 物質純度及雜質種類。 晶體結構、相變等物理狀態(tài)。 典型應用:有機物結構鑒定、材料成分分析、環(huán)境氣體污染物檢測(如 CO?、SO?)等。 3. 遠紅外(FIR,25,000~1,000,000nm) 作用機制:能量較低,主要與物質的晶格振動、分子轉動或大分子集體振動相互作用,與熱輻射特性密切相關(常溫物體熱輻射主要在此波段)。 能獲取的信息: 溫度分布(通過熱輻射強度轉化為溫度)。 無機材料的晶格結構(如礦物、陶瓷)。 大分子物質的柔性振動(如生物組織細胞間結構)。 典型應用:熱成像(偵察、醫(yī)療熱斷層掃描)、工業(yè)設備故障檢測(電路過熱)、材料熱穩(wěn)定性分析等。
杭州博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 張經理
手 機: 13616718112
網(wǎng) 址: http://BCCL8888.shop.88360.com